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题 > 网民看日照

感知日照丨以音乐为媒,日照如何奏响文旅融合的“城市交响曲”?

来源: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:2025-04-22 08:26:24

昨晚,笔者在大学城夜市“逛吃”时,偶遇了一场“夜市演唱会”,音乐爱好者们和市民、游客一起深情歌唱,燃爆了现场。无独有偶,最近几周的周五,日照的5路、6路、K1路公交车也变身为“时光巴士”:由音乐爱好者们组织的音乐快闪,瞬间把公交车变成了“一元演唱会”现场。

微信图片_20250418112235.jpg

这种轻松自然又浪漫温情的音乐形式,赢得了市民网友的一致夸赞。“城市的浪漫具象化了……”“本来就来吃个小吃,没想到附赠演唱会,赚了”“日照的公交车也太浪漫了吧……”一句句由衷的赞美之词,映照出人们对这些音乐活动的喜爱。

其实,这已经不是音乐会在日照的首次“出圈”了。近年来,日照以“音乐+”为引擎,通过音乐快闪、沙滩音乐节、管乐嘉年华等活动,将音符与海浪、青春与文旅深度融合,不仅塑造了独特的城市文化符号,更探索出一条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的文旅发展新路径。这一场场以音乐为载体的城市叙事,既是一场艺术与自然的“双向奔赴”,更是一次城市品牌升级的创新实践。

日照时光巴士.jpg

那么,要从“流量”到“留量”,从“活动”到“生态”,日照应该如何将“音乐+”的成效进一步扩大,形成文旅深度融合的“城市交响曲”呢?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。

打破“音乐+”内容同质化困境。当前,全国范围内的音乐节扎堆涌现,各种音乐类文旅IP更是层出不穷,若缺乏独特定位易陷入“千城一面”的尴尬境地。因此,日照应深挖本土文化,如将“日照海天”等地域元素融入到原创音乐创作中,打造“海洋民谣”“渔光曲”等特色IP。例如,山海天结合本地特色推出的山东首台“姜子牙主题”沉浸式演艺项目《东海上人姜子牙》 ,便是一次极具文化底蕴和辨识度的音乐IP创新尝试。 

微信图片_20250418112315.jpg

补齐产业链延伸短板。目前“音乐+”经济仍以门票、餐饮消费为主,而一些亲民类的音乐IP又很难转化为经济效益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日照可借鉴临沂“演出+景区联动”模式,开发音乐主题民宿、文创市集,甚至可以推出“音乐研学游”,将一次性观众转化为深度体验者,实现游客停留时间的延长和消费层次的提升;此外,还可以参考临沂对单场售票超3000张演出给予5万元奖补的做法,设立专项基金,鼓励本土音乐人创作及中小型演出孵化等,进一步激发音乐产业的发展活力。 

日照沙滩音乐节.jpeg

破解淡季运营难题。目前,日照市的音乐活动多集中于文旅旺季,无法形成全年“音乐回响”的文旅招牌。为了打破这一局限,日照可借鉴“拾·光之海音乐季”经验,结合秋冬温泉、民俗等资源,策划室内音乐会、滨海爵士夜等差异化音乐产品,实现“四季有乐”;同时,还可以结合学生管乐教育的基础,推动“校城融合”,将一些高校的音乐资源导入城市文旅项目,如开设大学生音乐创业孵化基地等,为城市的音乐文旅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。

当音乐不再局限于舞台,而是渗透进一年四季的沙滩、夜市、森林,日照便真正成为一首“可漫步、可聆听、可沉浸”的立体交响诗。我们期待,未来,音乐能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、游客的向往理由、城市的灵魂注脚。(众里平她)

编辑:王倩倩
编审 :王宗敏
责编:刘佳秀